原创 《河边的错误》预售不佳,靠朱一龙女粉丝撑场,缺普通影迷号召力

 2024-08-06 阅读:4 点赞:162

原标题:《河边的错误》预售不佳,靠朱一龙女粉丝撑场,缺普通影迷号召力

10月17日晚间,离《河边的错误》全国院线上映的10月21日,只有一步之遥。然而,这部影片开启预售之后,网络预售成绩并不理想,截至目前,总计只获得了602.2万元。而且,这一预售成绩,也是依靠主演朱一龙的女粉丝们撑场得来的。

显然,《河边的错误》这部根据余华老师中篇小说改编的院线电影,在普通影迷当中,暂时还缺乏票房动员能力。猫眼专业版方面的数据显示,该剧的男女影迷想看比例是,男性占比18.7%,女性占比高达81.3%。

这个占比关系,似乎可以证明,《河边的错误》暂时只对朱一龙的这批女性粉丝们产生了一定量的票房号召能力。一般情况之下,虽然说院线电影购票的影迷当中,女性占比会高于男性,但是,这种高达80%的情况,还是很少出现的。正常情况之下,40比60的数值,才是更为常见的。

《河边的错误》这部院线电影,开局靠朱一龙的女粉丝们支撑票房,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部院线电影如果只能动员粉丝观众的话,那它后续的票房成绩一定是乏力的。基于该片目前能够看到的物料内容来讲,它可能会劝退不少的普通影迷。

首先一点,该片容易在发音等问题上,给影迷失真感。

一部普通的刑侦题材的影片,用普通话发音,是无可厚非的,也不会遭到影迷的质疑。但是,须知,《河边的错误》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对于余华老师的原著读者而言,大家似乎更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有一股子余华南方家乡的味道感。

一些经典影片的导演们,总是喜欢找有效的地域味道。《河边的错误》这部影片,因为普通话的发音,模糊了这种地域味道。严肃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便是地域及其地域背景之下发生的故事。地域被模糊掉,整部电影质量也就打折扣了。

第二点,余华老师小说改编的电影,容易被影迷们基于过分的质量期待。

一提到莫言,大家立马会想到《红高粱》。一提到余华,则立马会想到《活着》。这两部,都被张艺谋导演改编成为过电影,且都是中国电影史册当中堪称经典的。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只要是余华老师小说改编的电影,影迷们就会认为:至少应该是《活着》水平的。

《河边的错误》当然不会是《活着》水平的。首先,原著小说自身的体量、深度等等,就不能和小说《活着》相提并论。其次,魏书钧毕竟是一位90后的新人导演,他的水平,离张艺谋导演的巅峰时期,还有太大的差距。所以,《河边的错误》必然无法像《活着》那样,质量非常之高。

第三点,《河边的错误》原著小说内容,也不具备更好的时代价值。

即便是把《河边的错误》这部中篇小说放到它产生的年份当中去,也不能算是中国中篇小说当中的经典。如果把余华老师的全部小说进行质量排名的话,这部《河边的错误》一定是需要排在最后边的。我想,余华老师自己,应该也不会对这个说法有争议。

同时,《河边的错误》的故事内核,价值不大。这个小说最终的内核,是疯子杀人,正常人拿疯子没有办法,只能用疯子的办法处理疯子。这个内核,放在当下,也是不痛不痒的,更像是扯大旗,卖狗皮膏药。没有一个好的内核,电影就不容易打动影迷。

第四点,电影《河边的错误》拿了不少的奖,但会更加劝退普通影迷。

越是拿奖,越是劝退普通影迷。这是院线电影当中的新现象。因为咱们以往的文艺片更容易拿奖。我咱们的很多文艺片,是有审美难度、高度的。这些难度和高度,是普通影迷够不着的。这批影迷,只能看《孤注一掷》这种没难度的东西。

所以,当《河边的错误》拿了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多个大奖之后,它反倒是会在院线上映之后,一边是劝退更多的普通影迷,一边是过分提高了很多并不普通影迷的期待值,却最终无法满足这批影迷的期待值。最终的结果是,高级的影迷不满意,普通的影迷压根不去看。

只基于《河边的错误》这部电影放出的各种物料内容来看,电影在对小说做减法工作。对于真正想要了解《河边的错误》的人来讲,真的不容直接看余华老师的原著小说,便捷有效。(文/马庆云)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