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投资方曝光《志愿军》制作成本,高额投入没有盈利,33家公司被坑

 2024-08-06 阅读:566 点赞:637

原标题:投资方曝光《志愿军》制作成本,高额投入没有盈利,33家公司被坑

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雄兵出击》仍在热映中,截至发稿累计票房5.7亿,随后后续新片上映,票房增幅会逐渐放缓,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由于《志愿军》是战争题材,拍摄难度大、参与人数多,相应的投资成本也会比其他电影更高。在上海校园路演中,导演陈凯歌就透露松骨峰战斗中有一个镜头全长70公尺,但其中包含众多的跑位,以及300多个炸点,这意味着存在300多次会导致剧组演员遇到危险的可能。而且当时又是在冬天拍摄,因为涉及到爆炸这样的实景特效,一天只能拍一次,要确保每个炸点都能顺利安全运行,因此耗时很长、拍摄很难,而整个松骨峰战斗的拍摄时间持续了35天。

试想一下,不算频繁动用炸药和其他环节的拍摄费用,一场战斗、35天的拍摄仅全剧组演职人员的吃住行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出品方并没有公开电影制作成本,不过《志愿军》的出品方加联合出品方多达28家,足见投资之大,那么票房要到多少才能回本盈利?位列联合出品方第一位的华谊兄弟给出答案。

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参与投资的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截至2023年10月6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4.03万元至5.23万元。谁看到这则消息都会擦下眼睛再认真看看是不是把数字后面的单位看错了?没错,就是四万到五万块之间。

到这要先说明一下,这里的“营业收入”应该不是电影的回款营业额,而是减掉投资成本后的毛利,《志愿军》共有33家公司参与投资,华谊兄弟位列联合出品方第一位,电影目前分账票房2.1亿,分给各个出品方的金额不可能只有几万块,华谊兄弟的这则公告,一方面宣布自己通过《志愿军》其实没赚到钱,另一方面则说明《志愿军》目前已经回本,电影的制作成本不会高于2.1亿。

这样的成绩,出品公司肯定不会满意。要知道《志愿军》拍摄超过150天,接近半年,那么从前期投资到最终上映,至少要一年多的时间,后面等电影下映到票房结算、打到各个出品公司的账户上,至少要一年半的时间。这么长时间,投了那么多钱,只有几万块的收益,这不是赔本买卖吗?

因此,33家出品公司相当于都被《志愿军》这个项目给坑了,哪些大公司还好,因为是公司层面的行为,对员工没有太大影响,但联合出品方的最后两位是吴京的登峰国际和肖央的北京不好意思影业,他们都参演了电影,吴京会在第二部出现,投了钱没盈利,两个人白忙活了。

稍微对比一下,据资料显示,相同题材的《长津湖》投资高达13亿,当时拍摄时也拍了一部分《水门桥》的素材,后面又补拍了一些。那么大场面同样很多的《志愿军》,2亿多的成本肯定只是这一部的,三部曲的投资单独分开,那么就算三部加起来6亿的制作成本,《志愿军》也要比《长津湖》省钱很多。只不过第一部如果只是达到收支平衡,没能大幅盈利,那么后两部的收入就会更加不乐观,毕竟后面续集的受众群主要来自第一部的观众,相信各大出品方和导演陈凯歌压力都很大。

电影是“一分钱一分货”,从观众的观感来说,省钱并不是好事儿,毕竟《志愿军》有点像迷你、缩水版的《长津湖》,陈凯歌擅长的文戏和人物塑造方面没有问题,电影可圈可点,但大场面的呈现上确实差点意思。

回想一下《长津湖》,里面从开始的火车遇袭,到后面的乱石滩扫射、坦克大战等重头戏,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将场面尽量铺开,而且服化道等细节也尽善尽美。

但反观《志愿军》,拿得出手的战争戏就松骨峰一处,而且在场景搭建、演员服装,各种道具等方面,都差点意思,和《长津湖》没法比。有《长津湖》珠玉在前,想让观众为缩水、迷你的电影再用同样的票价看一遍会有多少人愿意啊?因此《志愿军》的票房才没能上去,目前只有《长津湖》的十分之一。

有消息称《志愿军》第二部会在春节档上映,你还会去看吗?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