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是骡子是马,来B站影视区遛一遛

 2024-08-06 阅读:931 点赞:886

《从21世纪安全撤离》本周末正式上映了,这是国内实拍电影中相当少见的具有浓烈二次元质感的影片,而B站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该片爱好者的大本营。

在映前长达两周左右的点映周期里,它已经被包括三代鹿人、小片片说大片、轩邈Elias、迷影至下Filmlast等等在内的无数B站影视区知名UP主强烈推荐。

不只有深度解读,还有UP主说观后感的时候模仿影片语无伦次的“吃菌子”风;有UP主纯手工自制了影片中的“身高差螺旋桨”;有UP主用《快乐星球》的框架重新组合了影片中的主角团三人。

这就是B站,它总是画风最独特的那个,真实和多元是它最大的魅力。被认为不好的作品会被花样吐槽,可一但获得青睐,就会有无数自来水,从混剪、解读甚至鬼畜,全方位宠爱。而能在B站影视区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品,通常都不会让人失望。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B站用户习惯在观看影视作品之前,先打开B站观察一下大家的口碑。一个略显突破既有认知的事实是,许多业内的从业者或许以为这样“真实”的生态不利于营销工作的开展,但据相关人士透露,B站上电影相关的对外合作,数量和收入上一直是倍数增长的。

对于如今的观众和影视宣发行业来说,“行活儿失去吸引力”是普遍痛点,观众乐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作品与观众找到真正契合点,才能给影视作品内容注入生命力,有机会把口碑发酵到圈层之外。

从今年上半年的一些案例中,不难发现,B站影视区这类风格化混剪、深度解读等内容,已经逐渐成为影视作品热度发酵里必要的配置。它们适合长跑,适合质量过硬经得起解读推敲的作品进一步放大自己的内容优势,更是作品与这一代年轻人有效沟通的方式。

深度解读、二创和自来水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今年引起公众关注的影视作品,背后基本都有B站影视区留下的痕迹。

暑期档到目前为止票房最高的,被视作救市之作的《抓娃娃》《默杀》等,其实都是有很多解读空间的一类电影,在B站有不少深度解析视频登上热门。

比如UP主老片复盘半只猫解读《默杀》,将电影按时间线重新梳理,用正叙逻辑把所有回忆、蒙太奇都捋清楚,并且给予影片结局多重视角的解读。不少观众沿着UP主解读的方向在评论区继续补充,激发了用户的讨论欲。视频共收获了630多万播放量,还入选了B站的每周必看。

《抓娃娃》虽然吸引观众的是沈腾马丽,但该作并非过去那些单纯的爆笑喜剧,而是有许多讽刺、隐喻埋藏其中的,不少人甚至将其称作“惊悚片”,有大量空间可供UP主解读。

UP主陈家出了个秀才将影片中的彩蛋一一细数,Claire的编辑室将片中葬礼等精彩桥段进行逐帧隐喻解读,这让不少在影院只关注到笑声的观众可以有机会重新审视这部电影,并进一步发酵二次口碑。

还有上半年剧集市场的爆款《新生》。作为短剧集,其实它在播出期内进行口碑和热度的发酵难度很大,加上它在播出前本身热度并不高,连导演申奥自己都说,“我们本来想在阴暗的角落悄悄地播出去,尝试新颖的方式捕捉对口的观众就够了,数据上的野心很小。”

但刘哔电影、小片片说大片、开心嘴炮等一众UP主的接力推荐和硬核解读给它带来了很多观众,就像一场“生死时速”,硬生生把它拉上了上半年爆款剧的行列中。在播出期间,就有UP主黄花梨罐头紧随播出时间狂“肝”分集剧情解说。

除此之外,二创混剪是B站对影视作品加成中最不能忽略的一步,它其实比杂谈类视频有更高的创作门槛,不是哪个平台想做就能做得好的。它既需要创作者在技术上有出色的剪辑能力,更需要创作者在思维观念上,有能将看似无关的和谐元素重新排列组合到一起的能力。

而上半年另一部爆款剧《墨雨云间》在B站同样大火,剧中充当反派的长公主,在剪辑视频里可是绝对的热度担当。长公主的高燃混剪,同样收获了超百万的播放量。不少UP主产的“粮”还被搬运到站外向路人推荐,UP主的二次创作俨然已经成为了影视作品新的血肉。

发现了吗?B站的内容效应不只是作用于热度发酵,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对作品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延长内容生命力,帮助内容产生长尾效应。《新生》《墨雨云间》等剧集,即便播出期结束之后,依然在平台保有居高不下的播放量。

除了这些热度靠前的头部作品之外,口碑过硬的“小众佳作”在B站也能收获可观的自来水效应。上半年口碑位居前列的《落凡尘》《走走停停》《我的阿勒泰》,在B站影视区都有不少UP主力荐,弹幕和评论互动占比都相当高。

不好看的作品当然也会在B站收获相应的吐槽,但吐槽式的内容其实全网每个平台都有,区别在于它是单纯的情绪输出还是有理有据的深度讨论。观众远比想象中清醒,他们或许会被一时情绪左右,但真正能撬动他们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容。

情绪与行活儿行不通

这几年,降本增效的大风刮来,影视行业上下游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观众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影视作品?

这一点在电影行业尤为严重,过去行之有效的IP大片现在都无法拉动观众走进影院。在这一点上,甚至不能盲目怪罪影视作品本身的质量不行,因为大多数观众都并没有看过作品本身,一小部分看过的观众也很难掀起足够声量的社交口碑。

暑期档目前未及去年一半

短视频曾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短暂地成为过救命稻草,但全行业蜂拥而上之后,后端的营销从业者发现成本正在水涨船高,前端的观众也发现“对着屏幕大喊好看”的情绪化、碎片化的视频并不值得信赖,人与人之间的观影口味客观差异也越来越大。此时,行业更加需要的是,一些深度而客观的分析,用它来一步一步重塑观影决策前对影视作品的信任度。

在B站,似乎所有人都有感知,通俗套路的内容宣传几乎是行不通。碎片式的切条小视频等很难收获超预期的播放数据;与内容无关的“尴尬整活”短视频往往也很难引起注意;单纯的情绪向、短促浅显的“观后感”也很难真正撬动用户。

但这些用户能识别真正有质量的内容,给好的内容以空间。以《默杀》为例,按视频播放量排序的话,可以明显发现一个规律,时长较长、言之有物的深度解析类视频播放量位于前列,而时长较短、侧重情绪渲染或娱乐整活的短视频播放量普遍更低。

这或许也是源于B站影视生态的不断迭代。纯粹的情绪吐槽能获得一定关注,但最终被用户接受的,是有干货、真材实料的内容。

如知名剧评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在B站更新影视相关点评视频,从社会文化的角切入作品,言辞幽默犀利,观点精辟。这不仅仅是冲情绪博人一笑,而是在通过影视内容进行社会、文化观察。目前毛尖在B站已经有了6篇播放破百万的爆款视频,粉丝超过70万。

正是有了这些基础,才让B站影视区区别于其他视频平台。

其实,一部影视作品出现,舆论市场上出涌现各种讨论,不论是吐槽还是安利,深度解析还是二次创作,都是年轻人心声的体现,B站影视区是其中一面镜子,时刻观察,时刻反馈,才能让内容重新锚定自己的位置,而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也才有可能让更多人看见。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