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式的短剧行业,如何在多线协同中寻找秩序感?

 2024-08-06 阅读:650 点赞:274

作者|李静林

“我们电梯每天都人很多很多,但大家都干劲儿十足,为了做好内容参与者都在自驱,追进度、追项目,好像进入大楼,人的脚步和语速都不自觉加快了。”剁椒去重庆拜访麦芽传媒时听员工这样描述工作日常。

短剧行业像一艘疾驰的飞车,人人都得努力跟紧节奏。

山海短剧的导演说,他一周时间就得拍完100集短剧,而这只是行业的平均水平;麦芽传媒人力总监告诉剁椒,每月面试、招聘最高峰要达上百人;丰行文化内容制片人表示,多线并行是常态,同期最多有30部短剧在进度中;......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夸张数字却是短剧行业的常态,极致协同,步履不停,快马加鞭。

这是一个脚踩风火轮,飞速变化,不断制造数字“奇迹”的行业。据《2023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而彼时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也只有五百多亿。预计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就将超500亿元。

可贵的是,短剧并不是赔本赚吆喝,其商业化价值同样显眼。《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24小时用户充值金额破1200万元;《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金额破2000万元;《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单日充值破2000万;《无双》上线48小时投放消耗破5500万、8天投放消耗破1亿……

是金矿就会引的大批淘金者蜂拥而至,短剧在供需两端都呈现出快速迭代的趋势。

短剧拍摄现场

精品化是供给端的明显趋势。即便在制作时间极度压缩状态下,短剧公司依然在探索精品内容的方向,制作成本水涨船高。据了解,目前一部精品现代剧成本在60-80万元间,民国、古代题材成本则高达80-100万元。市面上涌现出不少口碑、流量、商务多赢的精品短剧。山海短剧董事长周培金就对剁椒坚定预言:这个行业最终一定会转向精品化制作。

多元、均衡是短剧用户的一大特点,不管是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用户,从年轻人到银发用户,都有可能成为短剧受众。随着短剧在制作、分发、订阅模式等方面愈加成熟,短剧的精品化、系列化趋势呈现出加速进化的势头。

“快”,成了描述当下短剧行业方方面面最贴切的词汇。高速发展意味着活力,意味着机遇,但若深入到行业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痛点亟待解决。无论从短剧公司内部管理还是内容创作维度,这个行业距离「成熟」尚有段距离。蒙眼狂奔不可取,借助有效的协同工具,或许可以帮助行业提速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在快速迭代、多线协同中寻找秩序感

一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从参与者规模中能最直观感受到。

当剁椒第一次去某短剧公司拜访,偌大的工区有3/4空着,当一个月后二度前往时已经坐满了新人,几乎都是95后,00后的占比极高。前后一个月对比明显,站在工区感受到的视觉冲击强烈。这是一幅短剧行业典型的人员流动图景,哪怕是新公司,都在以肉眼可见的极快速度完成建制。

随着业务精细化要求增加,业务量级提升,山海短剧在很短时间内人数翻番,从300人激增到700人。

西安丰行文化很早便开启短剧业务,2021年底进入行业一直做到现在。一开始公司只有十几个人做短剧业务,2023年底是转折点,去年下半年短剧迈进千万分账、百亿市场规模,几乎一夜之间人人谈短剧,做短剧,丰行文化切换赛道,全部All in于此。2023年,丰行的项目《无双》从三天五百多万投放做到单日一千多万投放,几乎呈几何式增长。

丰行文化《无双》

业务大爆发,团队跟着就开始扩张。2023年7月前只有两个导演带两个组,到2023年底已经组建了八个组。进入2024年至今,丰行的团队又是以百人规模在壮大。

年轻人像潮水一样涌入这个行业,短时间相关公司组织建设还未成型的时候,就要面临复杂的人力管理局面。麦芽传媒人力资源负责人告诉剁椒,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直属汇报下属最高近30人。麦芽用「扁平化」一词形容自己的公司管理,行业高效运营的代表如麦芽也会面临管理半径逐渐失焦的情况。

“管理30人和管理100人,乃至管理上千人,管理模式和挑战都是不同的”,麦芽传媒CEO何云长感慨道。与他有同感的还有丰行文化创始人李涛,他表示:“管理半径快速延长,让人倍感压力。”

管理痛点由此产生。

短剧行业的现状就是,不仅行业是新的,入行的人也是新人。剁椒观察不少短剧公司干脆就开在传媒、艺术类院校周边,源源不断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正是这个行业的主力军。难以计数的“小白”涌入行业,管理自然要投入更大精力和成本。

行业发展是动态过程,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短剧行业的人员更迭快,一批一批新人进入,公司在招聘和新人培训上要花费的功夫很大。另外,行业日新月异,前后脚进入的新人可能面对的环境就有很大差异,相关企业需要有不断更新的行业知识和标准化工作规范等信息提供给新人,让年轻人快速融入,并紧跟行业变化。

山海星辰利用飞书各项工具解决了招聘和新人培训的难题。利用飞书入职一张纸,将待办事项和入职资料在第一天发送给新人;在飞书云文档中完善入职指南,可以设置某部门专属新人指南,针对某员工单独设置试用期目标,在众多信息中精准定位需要关注的内容,帮助新人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山海星辰使用飞书招聘

何云长说:“我的状态是经常坐在车上就得拿出耳机开会,需要非常高效的信息共享工具。”麦芽传媒会借助飞书妙记、飞书云文档等工具随时开会。日常管理中,信息的沉淀、保存和共享十分重要,何云长介绍道,我们所有的复盘总结、培训视频资料都能实现在线化的呈现。

“自驱力更强、效率更高,信息更透明”,这是麦芽传媒改善工作方法,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信息沉淀、迭代后的直接感受。

爆款是如何诞生的?

提升组织管理无异于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功,对短剧公司来说,最终的收成一定是爆款作品。

但爆款制作谈何容易,据了解,规模化的短剧公司差不多一周便要上线15-30部作品,至于收到的合作小说剧本,每周能有300-400部左右。筛选剧本之后,每一个立项的短剧都要经过项目筹备、开机拍摄、杀青、后期剪辑全过程。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公司要同时应对多个项目同时进行,项目多线并行、人员分配交织、环节环环相扣,如何在短平快的节奏中把握好节奏,平衡效率和质量,对短剧公司是一大考验。

李涛就表示:“影视行业流程涉及非常多人与人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需要有工具让管理者清晰看到项目进度。”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困境,4月份时丰行共拍了13部戏,这是公司历史以来单月项目最多的一次。李涛明显感知到前期组的统筹协调出了问题。“量太大,前期包括制片统筹、服化道、美术等环节,协调的都非常吃力。”

丰行文化的短剧项目多维表格总表

何云长也讲述了一个非常细节,但又每天会面对的痛点。“我们的短剧业务很多,在拍的项目也很多,这里会涉及很多演员的管理,且很多演员和项目还存在交叉的情况。”

总的来说,短剧精品化背景下,在节奏快、项目量大工作节奏中,制作爆款不能靠天,也不能靠个人的灵光乍现,需要用数字化的方式管理短剧制作的每个流程。

这些公司在解决问题上选择了相似的工具,飞书云文档、飞书多维表格等。

产出剧本环节中,编剧和导演的协作至关重要。飞书云文档可以在线协同操作,离线之后也能缓存,通过旁批参与者还能清楚看到各方需求,例如导演期望的成片风格、特效、音效等各种细节。查看历史的功能,不同版本差异通过高亮方式标注,也能让各方全面把握项目进度。

周培金讲到,飞书解决了我们内容部的协同问题。剧本创作可以在飞书上实时进行,不会丢失文件,能够实时看进度。编剧也可以实时跟进,剧本筹备到什么阶段,“从拍摄、后期到上线,我们都用飞书进行一体化管理。”

山海星辰的剧本库

多项目并行过程中,用飞书多维表格统筹,每个项目拆分具体环节,还能标记项目进度。麦芽传媒同时可能会管理1000名内外部演员的档期、进度,也是通过飞书多维表格,“演员类型样,分类也很细,不光有主角、配角,比如根据演员的外形,分类为武打型还是其他,通过在线资源库,导演和编剧可以在其中清晰地对演员进行摘选。”

麦芽传媒的演员库

过程中,传统方式下老板想要掌握进度,可能需要一个组一个组打电话沟通,费时费力,但当有了数字化协同工具后,项目进展清晰直观,李涛说:“项目前期统筹最麻烦,导演、制片、拍摄、场记、服化道等,工作量巨大,且不同项目相互交叉。现在我们只需要做个表,把每一项填进去,及时更新进度,多部门协作的效率就非常高。”

丰行文化的道具库

核心就是通过数字化工具,形成「工作流」,每一步都标明进度和资源分配,每一环都可追溯追踪。越是要和时间赛跑的工作,往往越需要在前期准备和规划上下足功夫。

标准化,传统影视行业的未竟之事

通过前文几家公司的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短剧行业事实上一直在探索“数字化推动标准化”的进程。无独有偶,这正是传统影视行业多年来追求的事情——像好莱坞一样的“工业化”,一直在求索,但始终没能达到理想程度。

中国电影工业化难是长期的课题,导演郭帆曾说:看到海外电影工业,电影制作的整个过程都是可以量化拆分的,电影被拆分成一个个项目组,分门别类对接道具、摄影、特效等工种,高效地完成任务,曾被深深震撼到。的确,中国电影行业仍然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行业,行业大环境“人情”味过重,内容产出制作过程中标准化程度不高,“电影工业化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在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和镜头,拍摄中却常常不知如何实现,只能不断尝试、反复实验。”

被海外成熟电影工业震撼的郭帆,同样也是摸索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行动者。郭帆表示:“工业的核心是什么?是把不容易被量化的东西量化、标准化。为什么要标准化?标准化、量化后,这样才能被分配。我们要做的是把本身模糊的东西标准化和量化,并且要在基于人情的环境下把它推进下去,这是我觉得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一个雏形。”

雏形一词,说明传统影视行业的工业化之路,才刚刚开始。

有趣的是,传统影视人多年求索的境况,非常有可能在新兴的短剧行业中实现。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短剧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一把手,都在有意识地利用数字化工具,为工作全流程制定可行的SOP。

短剧行业的标准化探索走在前列有充足的理由支撑。首先正如前文所述,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组织管理难题和项目流程管理难题摆在眼前,迫使众多企业不得不想办法改造工作流程。几乎只有不到一年时间,大多公司极速扩张,项目蜂拥而至,怼到眼前的问题意识,倒逼企业一把手引入数字化工具。其次客观来看,正因为短剧行业的「新」,才让所有参与者没有包袱,甚至没有太多可以直接照搬参照的经验,因此能做到从一开始就用标准化思维解决问题。

忧患意识是短剧行业从业者普遍具有的,行业发展太快,竞争太过激烈,今天是这样可能明天就彻底反转,李涛给剁椒讲起一个故事:《无双》爆的当晚我和兄弟们喝庆功酒,我说取得成绩可以骄傲,但不要对外,要放在自己心里。第二天回到公司我就跟所有人说,成绩已经过去,我们被推到山顶,但山顶风很大,被吹下来就会摔得很惨。

正是这种时刻悬在头顶的忧患意识,让短剧行业的数字化探索有了一个先决优势,各大公司几乎都是“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效率极高地推动了工作方式变革。

何云长表示,开始麦芽选择了一款协同办公软件,但解决不了问题。后来用了飞书,但这才是工作的开始。“管理模式的改变一定是一把手工程”,老板下场推动办公协同软件的普及,“企业到一定规模后,改变办公习惯是很难的。”怎么办?何云长选择用奖金激励的方式,谁切实通过改变工作方式提升了效率,就会获得奖金,老板只需要做从0-1的事情,剩下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作为一家定位为内容机构的公司,在内容管理上有诸多不确定性,要实现规模化、矩阵化,在管理中要考虑如何用数字化工具等复杂手段”。

据剁椒了解到,目前短剧行业中排名前15的头部公司,有8家在使用飞书。这超过二分之一的比例背后,是对高效协同、极致效率的共同追求。

高速发展的行业最怕基底不稳,担心只能收割一波快钱,速生速朽。显然短剧从业者都在尽力避免这样的惨象发生,而他们的用功着力点是清晰的,除了在本业务范畴内提升能力,还会花大量精力财力改善工作方式,从一开始就要建立某种行业共识:数字化、标准化是让行业在快速轨道中,行稳致远基本功。

从飞书这个不约而同的选择或许可以推论,用数字化推进行业标准化,已经是短剧这个高速奔跑的新兴行业的共识。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